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225节 (第4/7页)
来,自己还真未必拦得住。 如果自己不动,部将随刘世让出关,若是败北,那还好说,若是大捷……想都想得到刘世让会在奏折里怎么写。 如果出兵,真的能胜吗? 真的能保得住马邑吗? 李高迁有点怀疑,虽然此次南下只是万余突厥兵,而且还是以苑君璋为首,但也未必能挡得住。 要知道自己出兵,胜了,大功必然是以刘世让为首,败了,自己未必有责任……但若是大败,导致兵力不足,丢了雁门,太子爷未必能保得住自己。 说到底,李高迁不是不知道马邑的重要性,但他只会考虑对自己的影响。 看李高迁那厮还犹豫不决,刘世让冷笑道:“江夏郡公驻守雁门,责无旁贷,此为正理。” “某为代州司马兼崞县令,若足下不肯出兵,某即刻启程,南归崞县。” 这句话说完,李高迁霍然起身,恶狠狠的瞪着刘世让,“此为私怨而坏国事!” 刘世让的意思很明显,你不肯出兵,那我就率本部回崞县……崞县位于代州南侧,靠近忻州,而忻州不大,再往南就是太原府。 换句话说,刘世让是在说,如果你李高迁不肯出兵,马邑肯定会失守,接下来突厥必然借道马邑攻雁门……那就拜托你江夏郡公一个人守雁门了,别指望我帮忙。 李高迁也是久历战事的老人,如何不知道,现在攻马邑的只是万余突厥兵,主要是因为名义是为苑君璋恢复故土。 但如果马邑被攻陷,攻打雁门的可能就不是万余突厥兵了……很可能是数万乃至十数万,去年突厥大约就是在这时候大举来犯的。 刘世让放声大笑,“足下亦知此为国事?!” “马邑在手,突厥再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