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223节 (第2/7页)
了又想也没找到合适的……反正他也不指望真的以诗才留名。 嗯,总要给老李老杜小李小杜他们留点机会啊。 看不少人面露失望之色,李善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小心啊,以后还是得尽量削除自己在这方面的声望。 要知道,如今坊间传言……东山李怀仁,非传世名篇不出。 李善知道后啼笑皆非,要自己做些非传世名篇……可能更困难点。 随手折断桥边折柳,李善轻声道:“《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今日携折柳北上,依稀可忆故人。” 李善身后的马周嘴唇动了动,可能是想骂身前的装逼犯……他看见对面两人都有意动之色。 对面众人中,站在前头的两位身份不凡,魏征此来,已明言代太子相送,他身侧是一直赋闲在家的淮阳王李道玄。 魏征是太子洗马,李道玄之前虽在李世民麾下,但在夺嫡中并无明显立场……当然了,在下博一战之后,他已经站在了东宫的对立面。 两人身后都是小辈子弟,房遗直轻声道:“如此风仪,必为铭传。” 卢承基笑道:“今日怀仁灞桥折柳,他日当为惯例。” 哎,灞桥相送虽然起源于唐,但其实是贞观年间才盛行的,因为灞桥为关中交通要冲,但凡东行都要路过,所以在桥边设驿站,之后送别才固定在灞桥。 现在好了,李善提前弄出了灞桥送别,就连灞桥折柳的署名权都抢走了。 不过,柳喻离别之意,古书有之,倒不是李善赋予的。 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