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69节 无农不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无农不稳 (第2/4页)

溪、七股溪、曾文溪、盐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条。这些溪流由于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征。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发源于阿里山西麓,形成于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后,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断地侵蚀、延伸,最后注入大海,一般积水面积较大,流路也较长,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长达138公里,是台湾第四大河流。

    除此之外,平原上还分布着一些小的溪流,如盐水溪、七股溪、将军溪等。它们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后形成的,流域面积只限于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乱不分,多为季节性河流。

    两种不同的溪流,对台南平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源于山区的河流,每到雨季,上游溪水暴涨,夹带大量的泥沙,滚滚冲出山口,流入平原,造成洪水泛滥。若再遇上强劲的台风,暴雨倾盆,危害就更加严重。但在每年的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很少,河流的水位便大大下降,而那些源于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此时早已断流干涸了。

    不难看出,在台南平原上既要排泄洪水,还要储水发展灌溉,对农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因此,陈衷纪组织大量的民力,修建南北干渠和乌山头水库。

    南北干渠主线北起浊水溪南岸云林县,向南穿过条条溪流,到台南附近的曾文溪与盐水溪之间。南北长达90公里,再加上支渠和分渠,总长千多公里,跨及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和台南市,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一旦完成,将成为东南府最大的灌区,为农业保驾护航。另一枢纽工程是曾文溪上游的乌山头水库,这个水库是截堵官田溪中游溪谷而成,因河叉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