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842节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2节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第2/4页)

视为奇银巧技而不加关注,但民间资本对于这些东西还是非常重视的。

    第一个洋钟是1582年运入中国的,于同年12月27日献给总督陈瑞。1601年利玛窦神父来到中国,得到明万历皇帝的款待。利氏进贡了一座有驱动坠的铁钟,它每小时发声4次。钟身置于木柜内,柜身刻有龙饰,以鹰嘴指示用汉字写成的时间刻字。

    明中叶后,随着欧洲传教士入华及广州贸易的开放,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

    到前明末年,西洋钟表不仅已广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知晓,且已出现国人学习钟表技术并仿制生产。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生活多年,1640年回欧洲后,完成一本《旅游记》,其中记载:“他们(中国人)最欣赏的工艺品是齿轮钟。他们现在已经造得很好了。可以摆在桌子上。如果出和我们一样的价格,他们可以造出最小的。”

    琉璃由于技术上原因无法形成突破,华人起初只能制作中式玻璃,亦即是琉璃。

    不过这一段短板已被华人利用红毛番技师的技术攻克,掌握在华人的手里!

    至于制钟技术,华人同样掌握了核心技术,不仅如此,最先进的“单摆机械钟”已经被华人大量制造出来。

    那个钟有摆锤,利用重力在那里摆啊摆的,精确度胜过以前的西洋钟。

    西洋式机械钟则用发条驱动,精度差过单摆式机械钟,这次卡特先生带来的正是“单摆机械钟”,没想到华人的钟比他更好,他卖不出去!

    强悍的华人,连怀表都制造出来了。

    想不开的红毛番,就在十二层高楼那里,迈步进入空气中。

    ……

    陈衷纪摇钟,叫来了秘书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