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_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食 (第3/7页)

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

    这样,日本人的粮食供应,便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而由于其粮食价格太高,日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之一。时间越长,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日本农地改革的黄金时间过去后,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后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