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四章 19%与61%! (第6/7页)
了还是会可惜,至少也该去看看教主拍的文艺片是什么样子的!也顺便感觉一下柏林电影节的四座大奖到底牛不牛!”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种普遍推荐观影的情况,即便是在第一天的放映中,《红高粱》以19%的排片率,愣是拿下了61%的当日票房,但是各大签约院线却只是内部微调,适度增加了给《红高粱》的排片场次,却并没有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以求尽力抓住更多的票房。 得知消息之后,陆平笑得轻松,对高兰兰道:“才不到1300万?哈哈哈哈,李谦真是让我好失望啊!我还以为事先那么高的热度,他这部片子前三天怎么都该猛到无人能敌才对!就不说100%的上座率,至少也不该低于90%啊!他可是教主,那可是柏林电影节的四座大奖在加持!” 而在外出录制节目之余,回到酒店时又听到各大院线今天并不准备大规模调整给《红高粱》的排片比,陆平再次大笑,“怎么样?我没猜错吧?院线商是什么人?那都是纯粹的商人,一样货拿到手里一掂,他们就知道值多少钱,和该怎么卖了!艺术电影,想要拿到更高的排片……做梦吧!” 高兰兰也笑。 院线商就是这样的,对于文艺电影,而且必须是大咖的、具有全国性知名度和一定品牌号召力的文艺电影,他们会选择给予一定的排片比,然后维持稳定的放映,但哪怕你一时间票房再好,他们都不会着急的给你加排片! 首先是因为艺术电影必然小众,甚至放眼中国来说,艺术电影的受众,固定的就是那么些人。除非你口碑逆天到一个“绝对不容错过”,强大到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推荐的层次,否则,这个观影人群是很难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