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54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6 (第3/5页)

石之人习得火焚水激之法, 先放火烧石头, 然后在其温度极高之时泼水急速降温,如此方才使得工程没有继续拖延下去。



    

  但即便如此,从动工到修造完成也花了李冰七年的时间, 坦白说这个数字并不能让人满意,尤其在进展快速的水渠作为对比的情况下。



    

  但李冰聪明就聪明在,除了修造水力工程之外,他还另外想了一个生钱的法子,没错就是开采井盐。



    

  秦国本身并不算是一个缺盐的国家,但秦国人力资源珍贵,工商业薄弱,因此秦国本国的盐业主要依赖进口。



    

  而蜀郡井盐的出现,使得秦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售卖给临近国家赚取外汇。



    

  最主要的是蜀郡的盐质量非常之高,并不亚于海盐。而巴蜀之地人工便宜,哪怕加上了运输成本也要远低于从齐国进口。



    

  有了这层看得到的经济利益在,秦国诸卿对于李冰才存有几分容忍。



    

  而且李冰比起同样建造水利工程的郑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蜀国蜀郡的郡守,作为郡守,他对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造有更大的自由权。



    

  因此秦国中央虽然有不少人对于蜀郡的工程建造有些看法,但此前吕不韦派人经过调查以后认定李冰的制造节奏是正确的,秦昭襄王更是信任这一位由他一手选拔而出的蜀郡太守,因而可保李冰的节奏不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