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1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0 (第3/5页)

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次的换种以物换物一栏中,增加了菽作为货币的兑换,而且价格还很是不错。



    

  这让不少村子里头今年凑热闹种了菽的人立刻兴奋了起来,他们纷纷带着自家的菽粒跑过来看看有什么能换的不。



    

  但也有敏感的人寻思着其中的不对劲,菽是一种比较冷门的食物,就和粟麦一样,哪哪都能种,哪哪都能活,所以生长难度并不太高,只不过大家都不爱吃。



    

  同时,因为它生长环境需求不大,麦菽就成为了一种判定当地最差生活环境的产物,譬如当年秦朝臣相张仪形容韩国所在险恶的时候就说他们那是“五谷所生,非菽而麦”,由此可见在普遍粮食为粟的情况下,麦、豆的地位有多低了。



    

  它们的存在基本划定了一个国家粮食收成的的最低阈值。



    

  而且中山国是水稻主产地,水稻是所有谷类作物里头产量最高的植物,也是官方鼓励耕种的作物。虽然此地人多种水稻,也收获稻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都会选择将昂贵的稻米卖掉,然后用这些钱换来廉价的粟麦。



    

  如此基本可以保证一季产出可以撑上一整年,满足口粮需求后还能有积蓄。至于稻米,家里头虽然会留下一些,但那多半是节庆时候才拿出来用的。



    

  看这菽的价格,比起稻、粟的兑换价也不算太低,这在众人看来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