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14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7 (第2/5页)

开始定下的基调就必须,也只能是易物换物。



    

  撇除禁售货品,商户将货物和定价交给官方,由官方出面和匈奴进行交易。因为彼此都是以物易物,最后到手的“钱”也都是大草原上的货物。当然,税也是要交的,由商户在提货时候交给官方即可。



    

  如此便可保证商户和匈奴人不面对面接触,同时,所有的出口货物均是经过官方检验,自然不用担心里头有所夹带。



    

  这是目前定下来的试行版规矩,但是夏安然很清楚这个规定实行不了多久。



    

  道理很简单,汉匈之间对彼此的了解不够,你让彼此盲买,谁知道拿来的是啥?



    

  要是我们要的是山羊,你送来的是绵羊,那不是开玩笑吗?两个味道完全不一样啊。



    

  夏安然此前递上去的法子是,彼此不以货物直接交易,所有的货物放到中介处,但是彼此都可以看样品,有意者投壶,由货主来判断货物买给谁,价高者得。



    

  这种方法正是后世宋辽榷场的cao作模式



    

  此方法也可以避免买卖双方进行面对面交谈,以避免消息走漏,但是其也有一个制约性——秋天风大,你得造一个可以让双方可以存放货物存放样品的点,人还可以凑合,但肯定要造兽栏关着畜类吧?



    

  而且汉人也罢,匈奴人凭什么相信汉人,敢把货物放在这里?这没有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