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信息并不会被隐藏,而是要你自己去从这些信息中读取去去思考。靠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到国家一步步的布局筹划和努力。
这其实也是一种筛选。
所以儒学成为了古今治世之学,汉以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以儒学治人,而唯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才会在儒学以外接触到更深一层的学说,譬如官场厚黑学(不是)
当然也不是没有玩秃驴的时候,比如汉宣帝的儿子,就是被忽悠瘸了的。
当皇帝,尤其是一个好皇帝,真的比圣人还难。
提一句,其实古代有一种看法,在我们看来开创一个学派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但以前不是。
他们都是失败者。古代的读书人(明清后不算)读书的第一要务不是开创学派而是治国治人,只有这一条路走了失败了的人,才会潜心著书,目的是为了将我的理念流传下去,让后辈学习了我的理念然后将我没有成功的路再走下去。
所以你可以看,官居高位真的治世者很少会留下什么学说,就算有看到的也多是别人记录下的散文逸事,比如之前说过的就完全是道听途书的“同人本”但这不是代表他们的学说有问题或者是失败者,而是时代都有局限性,在一个吃不饱的时代你要求人人懂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