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章 荀彧荀攸 (第2/4页)
但那又如何? 虎再猛,也架不住群狼。 只是大汉,却已经不住折腾。 鹿失,则群雄起。 荀氏哪怕是诗书世家,也不得不面临选择。 坐,只能是待毙。 荀彧顿时满面凄然,长叹了一口气。 沉默半晌,方才又问道:“叔父是看好冀州?” 荀爽却反问道:“你还记得在书院就读的单福么?” “嗯,当然记得。单福聪慧无比,尤其在谋略军筹方面,不在书院任何人之下,得以被叔父亲自授业。他不是回老家去了么?” 荀爽呵呵一笑:“文若或许不知他本名,姓徐,名庶,字元直。” 荀彧一惊:“什么?他就是冀州兵部尚书徐庶?” “没错。元直至冀州后,一直与我有书信往来,对冀州政事军事皆与我有过许多探讨。我方才问你如何看待冀州牧,你说的只是表象。” 荀爽自案几后的暗格中取出一叠书信:“这是我整理过的一些东西,你不妨拿回去看看,再做决定。” “是!”荀彧双手接过书信。 “亦可与公达探讨下,却勿得再与第三人看见。” “侄儿记住了。” 荀彧回到房中,将信一封封拜读。 里面有一些冀州治理的过程及现状,也有徐庶写的一些东方帅言论。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虐待百姓就是不孝......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屁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