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荀爽的决定 (第3/4页)
本《诗经》,只需五十钱。我买了一百本书,才花了五千余钱。” “怎么可能?” 荀爽与陈信今天数次异口同声的说出这四个字。 两人激动的将整箱子书一本本取出来翻看。 半晌,荀爽居然跌坐在地。 显而易见,甄家一定又掌握了什么特殊的技术,能将所有的书很容易的拓印出来。 只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透,这到底是什么技术。 关键是这种纸质书,基本上两页纸就相当于一卷竹简的字数。 这里面随便薄薄的一本,都可以当数十卷竹简。 有了这个箱子里的书,自己将近半屋子的竹简,都可以拿去生火煮饭了! 若这种书面世,以后还有人看竹简书吗? 即使孔子搬家所用的那么多大车,都可以换成几个箱子轻车快马,说走就走,谁还耐烦带那么重的竹简书? 荀彧又道:“叔父,掌柜的还特意说了,我们荀家所藏之书,只要是常山没有的,都可以帮我们印成这种纸质书。并且会注明由何人所献,与这些书封面上一样。” 荀爽这才注意到书的封面处除了用大字写的书名,还有几个小字。 《论语》这些大众化的书只写了“孔子著”这等字样。 但另几本不算大众化的书,却除了写明著者,还写上了“原版由清河崔氏捐献”或“原版由巨鹿田氏捐献”等字样。 也就是说,日后读书人除了记得著者,岂不是还会将捐献的家族记下? 荀爽顿时不爽了,这书我家也有,凭什么要写上他们家的名字? 对了,我家还有些世存不多的书及孤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