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_第一百七十章 午的含义(4K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午的含义(4K二合一) (第4/7页)

斜式天窗,再次撑坐在的木地板上,打量起《山顶的暮色与墙》和《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来。

    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

    可也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这一下思考直接就到了12点过2分。

    于是范宁意识到一个问题。

    正午之时是中午12点没错,但不管有没有阳光,这也只是一个瞬间的时刻。

    如果这是前置条件的话......特殊cao作或解读提示,短需要三五秒,长则几分钟,而12点的时刻转瞬即逝,不管长短都来不及。

    那如果说是以12点为中心的一个时间段呢?也感觉不对,这样的话多长算有效?前1分钟?后5分钟?前后半小时?

    或许,“正午之时”只是一个指代?

    当等了两周的“机会”在一瞬间又白白过去后,范宁反而捕捉到了一丝这样的合理性。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日夜在忙,但他也一直在思考该文本的解读方式。

    预言,即在未来某时或某一条件下发生的事件。

    当然,失常区带出的那个预言本身位格过高,当下暂且不论。但文森特如果用这个文本作为什么线索提示的话,用“正午之时”的条件或方法去满足“日落月升”,就很合理了。

    “‘午’的含义在历史上发生了漫长而丰富的变化...”

    “最初它的诺阿语词根,表示的是一种类似‘杆子’或‘棒杵’的工具,加上特定前缀后就动词化为‘用杵杆去捣’,分化为图伦加利亚语后,由于形容词的缺乏,它引申出了一系列具有相近抽象内核的含义,不同的变形表示有‘太阳的照射’、‘直击灵魂的过程’、‘奠定意义的事’、‘冲破云霄的塔’甚至是隐喻‘粗暴原始意义上的媾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