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第2/2页)
掌柜,这税是怎么个收法?” “商税是开朝就有的,五税一,若是要动用到车马的驿站这些则还要多个分六的车算税,恕我多嘴问一句,崔小娘子这铺子,是要做什么营生?” “食肆。” “不卖酒?” “不卖。” 秦掌柜的点点头,赶着就解释起来。 “不卖酒那还好些,否则令酒税又是一笔开支,我同那来收税的官差还算熟悉,待我交契约的时候与他说上几句,定在二十日后再上门如何?” “既如此,那倒是多谢秦掌柜了!” 说话间,二人就来到了铺子面前,等秦掌柜的离开后,崔粥才眉头紧皱。 看了看全无招牌的铺子,快速的就计算起来。 交税是百姓的本分,没有税,哪来的盛世太平? 可她手里如今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四两银子,原打算是用余下四两来做开业前的置办,但现在这钱交了税便不剩什么,所以手头自然是紧巴巴的。 可事到如今,不交不成! 一家子未来的生计都全系在这铺子上,自然得开起来才是,所以手头困顿不要紧,想出法子来解决才是正理! 回到铺子,简单的四顾一周。 若是改成食肆,少说也要置办六到八套桌椅板凳,还要隔出一个灶间,锅碗瓢盆,一应用具都不能省,若是开张,还得请几个帮闲来凑凑人气,如此一算下来,没有七八两银子这铺子别想迎客。 算出大约差多少钱,崔粥心里也就有谱了。 干等着,钱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今之计就是走出去,先寻摸个赚钱的路子把差额补足,再做他想,于是回院子收拾好自己的小背篓,便去了东市。 兆县分东西两市,各有各的买卖。 崔粥跟着爹娘进城的次数不算少,因此对于东市也还算熟门熟路。 这两市的人流也不比庆春街上的少,就是略杂乱了些。 进进出出的多是周邻乡村的农妇汉子们,家里有点结余的粮食瓜果,就送到市集上来碰碰运气,因此论富贵气息可比不上庆春街。 但也是因为人来人往的,所以平日里没事的城里人也会来此逛逛,看有无新鲜样式,也是兆县内热闹的一处。 陇西郡地处西北,街上牛羊rou做的不老少。 蒸的,烤的,炒的,凉拌的,应有尽有,也因着这缘故,配的也大多是面,面饼子,面皮子,面条子,面烙子,闻着香的很。 穿书前,崔粥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吃食用度上自然和陇西郡本地的不同,也正因为这个,她在家中鼓捣了不少南地的吃食,若是选个其中的两三样,来这里讨巧做上一做,倒是有机会赚个新鲜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