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6章 风骨何来 (第3/4页)
八条目中的‘正心’含义相似。 从古至今,文人们皆不厌其烦地赞松、赞竹,并以此来抬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是,真正能做到如文天祥那样的,却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这种美德多存在于理论之中,现实里极其罕见。 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然,齐誉的题目却不仅限于此,还涉及到了此道德的培养方式,即,风骨从何而来? 皇帝听了后不禁失笑。 他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水平不高。 连挑粪的二大爷都知道知书才能达理的简单道理,更何况是眼前的饱学之士呢? 风骨! 自然是从读书中培养出来的! 让人意外的是,齐誉当即否掉了这个观点。 “若读书就可以形成铮铮风骨的话,那文风鼎盛的宋又怎么会灭亡呢?” “咱们现在讨论的是宏观层面,暂不论一些个别的历史名人,大家不妨细思一番……” 要是以宋亡为鉴的话,似乎还真是如此。 可是,风骨若不是从读书中培养,又是从哪儿产生的呢? 见无人作答,齐誉只得自解道:“太史公书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只有你生活无虞了,才会具有最基本的荣辱之心。可以试想,假设你天天都在为断炊而奔波,那还有什么心思去顾大义呢?所以,风骨形成的前提,是你得先活得有尊严、像是个人,只有这样,你才有心思去为社稷发声!” 一顿,他又继续道:“我出身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