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章 三顾茅庐 (第3/4页)
。” 吴使瞅着眼前一副贪婪之色的囊瓦,心中不由得一阵鄙夷。 卖国求荣,说的就是囊瓦这种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般贪财忘义,卖国求荣之人,居然高居楚国令尹之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楚国令尹! 这对于楚国而言,自然是极为可悲的一件事。 作为令尹,囊瓦在楚国朝堂上的话语权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庆忌想要尽快达成吴楚两国议和之事,又不吃大亏的话,找到囊瓦说情,趁机贿赂囊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 公元前512年,吴王庆忌二年三月初,吴楚两国订立弭兵之盟。 吴军撤出舒地,将舒地九座城邑全部归还楚国。 楚国承认吴国对鹊、庸浦、岸三座沿江城邑的所有权,并割让大江边上的长岸,赔付五百镒黄金,及等价五百镒黄金的绢、粮米、麻、兽皮等等物品。 吴国同时放归右司马芈稽等七十五名楚国贵族将领,以示诚意。 这看似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真正只赚不亏的是吴国。 长岸、鹊、庸浦、岸四座沿江城邑,让吴国得以打造一条坚固的防线,取得对长江两岸的控制权,并可以此作为伐楚的桥头堡,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那一千镒黄金,或等价之物,则是能让吴国原本空虚的国库,得以充盈不少。 随后,庆忌还将在昭关,与年少的楚王熊轸进行会盟。 而此时的庆忌,还在姑苏山拜访隐士计然! 这是庆忌第三次亲自登门拜访计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