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_第二四四章 古经今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四章 古经今经 (第2/4页)

从夏至商,由商至周,皇权逐渐的脱离了部落联盟的盟主形式,更多的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但是这一层外衣是用来蒙蔽那些不明真相的黔首,对于掌握了一些知识面的“士大夫”而言,他们心知肚明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多次的“士大夫”以下犯上,对诸侯下手的事件。

    也因此导致后来的那些雄才大略的执政者上台之后,一方面是希望将宝座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一方面又是担心在未来又出现什么人威胁到皇位,因此迫切的希望有一种能够禁锢包括士族在内的民众思想的工具,所以在春秋末期,百家争鸣开始了……

    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他们各自为新兴的执政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这种学派之间的斗争在战国后期达到了巅峰,最后的结果就是信奉法家的秦国,用铁血统一了中原,但是在统一之后,虽然推行了同文同轨,但是还是发现在崩塌的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居然还有不同的声音在窃窃私语,于是就进行了一场学术范围内的屠杀行动……

    许多儒家的经典就是在那个时刻被毁坏遗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