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75章橘枳配比 (第5/9页)
我喷我有理。 至于喷的有没有道理,那不是最重要的。 火药技术,在后世的人观念之中,无疑是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是在处在历史迷雾之中的大汉土著人眼里,恐怕就没有这么清晰的认知了。 话说回来,华夏人对于火药技术有如此的认知,也是因为被伤,被痛过,所以才记忆深刻,要是到了西洋,那些色目人就不会对于火药技术有太多的情感上的权重。 所以在大汉当下,山东之人对于火药技术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旧有的层面上…… 有一些重视,但是又不是很重视。 火药与火器的技术,华夏原本是领先的。 在历史上,在唐代之中的文献史料里面就出现了制造火药的记载。到了宋代的时候,火炮逐渐运用于实战。直至元代蒙古西征,才将火药传入到了欧洲。明代开国伊始,朱元璋便十分重视火器。洪武十三年,明军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可见如果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话,那么在洪武年间的明军火器占比,就应该已经达到十分之一。 在老朱二代目,嗯,或是三代目?反正在朱棣执政时,当时驻守京城的军队中就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神机营』。而这种基本上完全是火药武器为主的『神机营』的体系,比欧洲西班牙的火枪兵营早了百年。 后续在成化年间,明军中火器装备的占比逐步增加至全军的三分之一。到了嘉靖以后,火器的装配占比更是高达明军五成。 由此,华夏的火器发展炉火纯青,不断涌现出一大批诸如《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军器图说》之类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