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九一章 今古经学的问题 (第2/4页)
因为上古文字隐晦难懂,所以在春秋时期,孔子和其弟子创作了《十翼》,即《易传》,来解读《易》,至此将《易》和《易传》合二为一,才被称之为《易经》,正式的成为儒家必须学习的一部经典。 后来秦火过后,田氏成为了汉初传易第一人,后来又有了焦氏与费氏两家,并在其后延伸出十三家,其中施、孟、梁丘三家《易》学在十三家中是最具影响力的,除此之外还有京氏易学…… 而京氏易学源于焦氏,属于侧重于卜筮。 但是有意思的是,为了标新立异,这些研究易经的人,不约而同的对于《易》的理解掺杂进去了自己的看法,开始进行各种…… 注解,嗯,甚至是…… 曲解。 简单来说,就比如像斐潜当时去荆襄游学的时候,在大易学家荀爽的荀家别馆之内听闻了荀彧的一场“四德之说”,便也可以视之为对于易的一种注解。 然荀彧多少还算是正面的解释,但是京氏易则是多是以卜筮来测卦象,并以此来进行解释,嗯,这样导致…… 嗯,大家都懂…… “梁道,你认为是今经好,还是古经好?”斐潜问道。 “这个……”贾衢略有些犹豫,毕竟他自己又不是什么经学大师,怎么好擅自评论? 斐潜笑笑,说道:“嗯,我们就当作闲聊,随便说说,梁道无需顾虑。” 贾衢点点头,然后斟酌了一下,说道:“秦火之过,法家之罪也。古经残缺,今经缝补,此乃善举……” 斐潜点点头,没有打断,也没有说什么,因为知道这只是贾衢的一个开头,后面肯定还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 “……然当下众人,挟破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