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4/5页)
丧。 更让她沮丧的是,两任前男友也都在婚礼现场。 如果不是了解他们人品,艾薇真会觉得他们是来看笑话。 这几十年来,政府始终致力于消除阶级差异,却难以做到彻底剿灭。大家都以为人工智能的革命能带来新的生产力,却没想到科技的急速发展却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艾薇她们有幸生活在相对稳定的一区,却也做不到彻底的“人人平等”。 正如赫克托。 不必讲他父母身居要职,都在为隐秘部门效力;只是他的履历,也足够惊艳,惊艳到当父亲得知完美匹配的结果是他后,从坚定的“拒绝政府包办婚姻”派,摇身一变成了“女儿,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 这份基于信息匹配而没有感情基础、身份悬殊的婚姻,目前不被大众看好。 那种“就像配种”一样的念头,也并不只是艾薇一人独有。 一部分群体十分排斥这种信息表格,认定政府在非法收集他们的个人隐私,进而抗议这侵犯了人权;性取向为同性、异性、自认为是同性的异性、自认为是异性的同性——都还好说,有些人的伴侣取向为非人类物品,包括不仅限于桌子、椅子、鞋子、树木、动物(这个是否有罪尚在商议中)—— 他们的伴侣注定不能填写这份择偶意向调查表,这让他们认为受到了歧视。 作为第一例匹配成功的夫妻,这段婚姻所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 准新娘艾薇感觉到轻微的焦虑。 因审美不同,许多主观的要求并不能被严格执行,比如,在择偶意向调查表上写“我要一个帅哥”,未必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