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3章 借壳(补昨天的一更) (第3/4页)
公司,创办不到一年,便推出了i这种划时代的产品。时隔短短四个多月,就又要推出第二款产品,这种创新力和运营效率,甩同类公司几条街,展现出的竞争力令人咋舌,市场给其市盈率估值也会更高。 而苹果呢,过去的96年,苹果巨亏10亿美元,四季度单季度亏损3.9亿。97年一季度更是巨亏4.7亿,二季度虽然亏损有所下降,也亏掉了2.2亿美元。而且看情形,苹果如果不能推出广受欢迎的新产品和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亏损还将继续。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只是三十亿美元,也不会有人收购啊。能出得起三十亿的公司并不少,但每年都愿意亏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就为了苹果能够继续生存的公司真是一个都没有。 收购和并购这种资本运作,并不是贪便宜的事啊。更何况也并不真的便宜。。。。。。现在可是97年,这个年代的三十亿美元在世界范围的购买力上不下于后世的过百亿美元。一百亿美元以上的付出,却只买到一个负债累累、止亏无望、行将破产的公司,怎么看怎么不划算。 收购方和被收购方,要么在业务范围上有互补,要么在可以减少竞争成本。最重要的是,两者必须在基因和文化上不能存在严重冲突,否则即使看起来再美好的一笔并购交易,到最后也会沦为失败。 比如普华永道并购安达信,看起来好像很美,既解决了安达信因舞弊造成的破产危机,有让普华永道在营业额上坐稳了四大之首的位置,更收罗了安达信一干精兵强将,解决了自身的人力资源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