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二三一 信谁 (第6/7页)
,就毫无顾忌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先询问皇帝的意思: “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道:“契丹部愿意承认所有战争责任,契丹可汗会亲率王族、大臣,前来燕平城谢罪,宰相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徐明朗点点头,“契丹部已经害怕至极,只要契丹部不被大齐灭亡,契丹可汗等人可以奋不顾身。” 皇帝道:“契丹部在没有经过大齐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对达旦部出兵,并且在凤鸣山阻击雁门军,造成雁门军四万将士伤亡,其罪的确难恕。” 徐明朗观察着皇帝的脸色,揣度着皇帝的心意,顺着皇帝的意思道: “但契丹部的认罪态度,已经足够虔诚,可汗亲自带着王族过来谢罪,这是史书上绝无仅有的事。 “大齐是礼仪之邦,仁义治天下,对待外族也该恩威并施,不好煎迫过甚。 “如今,凤鸣山一战,已经起到了威慑作用,大齐也可以就此软禁契丹可汗。执意灭亡契丹部,殊无必要,而且可能让草原人人自危,对大齐不利。” 皇帝微微颔首,“宰相所言甚是。” 简单的对话,敲定了契丹部的存亡。 但这番对话的含义,却不只是这么简单。 徐明朗的那番话,是在极力避免战争继续下去。 契丹可汗已经甘愿亲自谢罪,可见战争的面貌如何,但凡契丹部还有生机,能够抵挡雁门军,他们就不会做这个选择。 换言之,只要战争继续下去,契丹部必被雁门军灭亡。届时,雁门军中会产生多少军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