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三三七 危难之际(4) (第6/7页)
耿安国看到的最大现实是,所谓的绿林山庄,终究只是土匪窝。 山上没有良田,但大家要吃饭,怎么办? 好汉们选择抢劫。 其实山下有百里水泊,水泊里有鱼,大家可以打渔,山中也有野鸡野兔等诸多猎物,大家可以打猎。 但如果大家去打渔打猎,那跟渔民猎户还有什么区别? 大家上山,是来当绿林好汉、任意潇洒的,不是来当庄稼汉跟渔夫的。如果只是为了打渔,大家又何必上梁山? 况且,庄稼汉跟渔夫没法大口吃rou、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想要实现这些,就只能抢劫。 把别人的银子抢到自己的口袋里来,这事儿很爽快,比起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种田、打渔、跑商,“抢”这个动作是既省时又省力。 省下了时间与精力,大家才能有更多日夜喝酒吃rou。 对有本事的人来说,抢劫这伙计也不难,至少比忍受风吹日晒,年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强。 到了梁山,耿安国的差事就是劫道。 一起行动的兄弟们自称为豪杰,耿安国也是这样大声喊的,但他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就是个劫匪。 既然是劫匪,手上就免不得沾人命,哪怕耿安国本意不想这样,但经不住对方反抗,有时候反抗还很激烈,是跟他拼命。 到了需要拼命的时候,是非对错已经不重要,道德礼义也没了存在之地。 第一次杀人后,在深林中毁尸灭迹的地方,耿安国伫立了很久。 他记得那天的烈日很耀眼,茂密的树叶也遮挡不住,他想躲进阴影里,却始终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记得那天的山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