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六章 文道大兴 (第2/7页)
用’的方面。 正所谓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从修成文心开始,文道修行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就能满足了。必须通过‘用’来提升自己对道理的理解。 ‘教谕’文位正是通过教导学生,践行着自己的学问道理,以此来提升自身学问积累。 顾延钊和苏兰舟早就跨过开拓‘文宫’这一境,迈入了凝结‘文心’的层次。 文心者,文道之心也。 文道修行者积累学问道理,可以不断开拓文宫。只是,学文道理参悟得再多,若是没有一个核心重点来统合这些道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仍旧是一盘散沙而已。 所以在将文宫开拓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梳理知识和道理,找到一个核心重点,并以这一点为中心,将所有道理统合于其中。 简而言之,所谓文心既是学问道理的核心。 譬如诸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之五常。许多诸子的道理,都是围绕着‘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展开,故而儒家五常可作为核心,演化出相应的文心。 顾延钊和苏兰舟凝结文心的过程非常顺利,他们只花了一个月,就凝聚成了‘仁、义、礼、智、信’五种文心。 作为书院山长顾延钊,甚至额外凝聚出了浩然文心与公正文心,比苏兰州还要多出两种。 谢文渊知道后,还颇为意外。 不过,能够凝聚出七种文心,就说明顾延钊学问积累深厚,否则便不可能凝聚出七种文心来。 倒是花应明他们就差了许多,他们只能选择一种或两种文心来凝聚,再多的话就会因为学问积累不足,难以调合各种道理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文心崩溃。 修成文心后,便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