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刘盈:噶韭菜咯! (第2/6页)
用三到五个五年计划,让大汉的百姓从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 所以着眼于当下,他做的一件事,就是教会将作少府的一群工师,如何完成地图测绘。 秦朝的地图上,虽然标注有点到点的距离,以及山脉的等高线,但受限于工具和实际cao作的问题,这样的地图只是用来参考。 尤其是在大军行进的时候,更多依靠的,还是当地人的带路,以及派出游骑的实地侦查。 至于像是修水渠道路等大型工程,尤其是水渠,很多时候能够通水,靠的都是运气…… 毕竟,刘盈阅读《中国水利史》这本书的时候,见到其中最为频繁出现的,就是‘水不通’,‘不能通’…… 所以说,为了避免劳民伤财,前期精准的测绘,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现在摆在刘盈面前的,是他一早叫人复刻出的一台游标经纬仪。 就是一个木制的三脚架,上面安装带有四个微调旋钮的基座,然后是一个垂线定水平的水准仪,基座上带有一个液浮指南针和罗盘。 再往上,是由青铜铸造的器身,分为主尺和附尺的水平角度盘。 主尺为基座,往上能旋转的部分有一个垂直旋转的角度盘和带有定位细丝的望远镜。 这些都不是难点,难点是对于度量衡的确定。 秦汉时期确定度量衡的一种标准物,用的是黍米,准确的说,用的是上党郡羊头山的黍米。 一百粒大小均匀的黍米首尾相连一字排开,恰好就是这一时期一尺的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