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唯汉_第二百二十五章 五铢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五铢钱 (第3/6页)

其他配套手段,以及钱币的重量相差过大的话,无疑是在强行搜刮民脂民膏。”

    “毕竟,有一钱买一钱的东西,现如今却要将一钱变成好几钱用,而平民手中的货物却不会变多……”

    这一时期的度量衡是,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国的半两钱就是十二铢,约合八克。

    而在原有历史线上,刘邦‘嫌’秦半两太重了,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将钱币的重量,下降到三铢……

    后来还是吕雉稍微厚道一点,改铸造八铢钱。

    当然了,汉承秦制,不管货币多重,在汉朝初期,货币上的文字都是‘半两’这两个小字。

    于是乎,朝廷混乱的铸币规格,造成的是民间的假币横飞。

    而铸币这种事,和后世的印钞票是大致相同的一件事。

    一百块的货币,如果印刷的成本是一块钱,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块,就是印钞的利润。

    而铸造假币,无疑就是在侵吞国家的铸币利润。

    所以《汉书》中才会记载:令禁铸钱,则钱必重;重则其利深,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不足以禁矣。

    于是,当行政手段无法遏制假币的诞生,刘盈此刻那个还没有出生的欧豆豆大手一挥。

    我得不到的,大家都别想得到!

    他完全放弃了国家铸造货币的权利,任由民间养蛊一样的私铸货币。

    汉文帝的目的,自然是希望用良币驱逐劣币,而手段,则是在市场上摆放钱衡,也就是衡量货币重量的天平。

    造假币的人所赖以为生的,其实是国家行政力量的背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