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章 谏议 (第3/5页)
旦涉及重大的事情。儒家儒生、老儒群体上书,针砭时事,痛诉陈辞的事情,层出不穷。只要他们认为危及到了国体,危及到了社稷、江山,便会这么做。谁的面子也不会给,哪怕是三公。倒并非特别针对方云。 兵部,是封侯程序的第一关,所以兵部大门前,集聚的老儒、儒生是最多的。但在其他五部,上书的儒生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案头上积聚的,从九州各地递来,累积如山的奏章、文书,却让这些各部大人,在方云封侯一事上,产生激烈的争执。 吏部之中,灯火通明。吏部尚书、侍郎等诸位大人,齐聚一堂,神色严肃。 “兵部条例,向来是论功行赏。方云为朝廷立下大功,战功足以封侯。而且本身并无大过,按照律例,就该封侯。若是说,因为方家一门三侯,就罢黜方云封侯的机会,那兵家律例,朝廷律例,当如何自处?那些边荒将士,又该如何作想?” “将军封侯,战功品姓,都不可或缺。方云文曾经元宵夺魁。得过三公笔墨。品姓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当初,他曾经为了兄长,弹劾过武侯。有孝悌。儒家忠、孝、礼、义、悌,此子几乎全占。没有不封侯的道理!” “李大人,我们反对方云封侯,并不是说他品姓不行,或者什么。方家一门之内,已经有两位侯爷。方云若是再封侯,就不止是封侯那么简单的事情。以后此例一开,若干乱臣贼子有谋反之心,只需引此行例,便可大开私利之门。一门之中四侯、五侯、六侯……。不错,方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其他人呢?我们能保证吗?而且诸位大人可以看看手头的文卷,此事,可并不只是方云本身封侯那么简单!” …………吏部这样的争论,几乎在其他各部同时上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