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章 舌战群儒(一) (第3/5页)
儒视为精神领袖。 两人一为礼部尚书,一为朝廷元士,彼此视为至交。方云的外公刘正勋,在大义灭亲,驱逐了名下一双儿女后,在名望上,才渐渐过了朱君理。 不过,不久之前,刘正勋从城外,搬回刘氏老宅,并且与一双儿、女和解后。顿时让这对几十年的至交,撕破脸皮。朱君理大骂方云的外公,老来糊涂,晚节不保。并与他割袍断交! 刘正勋回心转意,方云出力不少。因此之故,这位前任礼部尚书,把恨意也转移到了方云身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朱君理之所以失去了一位朋友,都是因为方云的原因。 因此之故,方云这次封侯,他也是反对声音叫得最大的一个。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连现在的礼部都受到影响,所以天下老腐都承认他的声音,六部这才会将他请了过来。 “不知老先生,有何赐教?” 方云望着朱君理,神色从容道。 “老先生不敢当,我不过是个行将就木的老朽罢了。老夫出身微末,几十年前,得朝廷重用,任为兵部尚书。老夫自知才疏学浅,出身微末,也只做得个微末之臣。不敢谈对社稷江山有什么贡献。” “方将军少年英武,非常人可比。老朽隐于雍州,也有听隐方将军之名。不久之前,老朽听说,方将军曾说过一句话——君非君,慧眼识人,心若宽谷,垂拱而治,则为圣明之君;臣非臣,别无二心,代君分忧,替天镇守,即为社稷之臣。方将军暗以‘江山社稷之臣’自喻,不知可有此事?” 方云点点头:“确有此事。那只是方云回府时,回答一位老先生‘君非君,臣非臣’的问题时所说的。江山社稷,承载万千,即便是匹夫之流,也有匡扶、攘助之责。匹夫尚且如此,方云身为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