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_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42章 藏宝符于恒山 (第2/8页)

阳大夫董安于并未将这些营垒削除。

    董子当然有自己的理由:”思乐而善,思忧而惧,人之道也,留着这些营垒,不但可以做晋阳外围的屏障,还能可以使人时刻警惕,防备万一,有何不好呢?”

    作为赵氏最年长的老臣,董安于的地位不同一般,他兢兢业业为赵氏守着这座坚城,战时确保其不失,战后立刻安置民众,让他们一年内就恢复了战前的生活。赵无恤也待之如师长,他想让董安于做赵氏的宰,作为群臣之首到邺城养老,但又希望董安于能再在晋阳主持几年。

    ”董子,我虽未将晋阳作为新的主邑,但这里依然是重点经营的地区,乃赵氏之柱石也。“

    晋阳赵宫中,赵无恤特地去赵鞅和季嬴曾生活过的房间转了一圈,在宴飨晋阳群臣后,留下董安于,对他吐露心声。

    晋阳控带山河,踞稽首之肩背,为赵氏之根本,与鲁国一样,是赵无恤能立足天下的左右脚,失一不可,所以他的确对此地极为重视,这次来晋阳,除了问伤者抚孤者外,还要推行一项新政。

    ”我打算将晋阳等十二县合在一起,设置‘太原郡’!“

    ……

    历史已经悄然改变,董安于本来应该在范、中行围晋阳的危机里,为了让赵氏解围,而选择自杀,满足知文子和梁婴父的要求,让赵氏摆脱首祸罪名。

    然而在赵无恤的干预下,董安于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只是在经历两年围城之困,以及主君先于自己而去的打击后,颇有些垂垂老矣。

    不过听赵无恤提及对晋阳地区的规划时,董安于眯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