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929节 (第3/5页)

采访里得到依据。

    因为技术的剖析是严谨的,身为制定规则的最高组织,isu应当有严格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而非看了采访听了某些运动员的个人主观感受,从而制定新规则。

    在以前,isu给出不提高4lo分值的理由,就是他们无法以运动员的主观感受,来不公正不严谨地判定跳跃难度。

    现在他们倒是可以根据采访里的“感受”,做这事啦?

    不然4lo的bv调整怎么来的?

    又怎么就认定三个四周跳的难度一样了?

    悖论了。

    按照于谨他们的分析,这一条的目的在于支持更多种类的四周跳出现,而不是真正认可跳跃难度的区别。

    也挺主观的。

    然而这样一理解的话,就正常了。

    毕竟,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很isu。

    新规则的倾向上,于谨觉得isu真的拧巴。

    第495章 生生不息

    在承德训练挺好玩的, 这边本来说是十月份再开放,但因为想做测试,所以就分批安排项目过来了。

    丛澜她们是第一批, 之后短道冰壶都会过来。

    一开始,内场的冰面还没搞挡板, 所以入目所及全是冰, 超大!

    滑冰时候的定位倒不麻烦, 因为外圈大道的冰层下面漆面有赛道, 内部这圈则是漆了标语什么的。

    不过还是有点不太方便, 一摔就能摔出去好远。

    丛澜翻了个身,躺在冰上:“我感觉自己是个球。”

    不是圆的那种,是冰球他们推着的小黑盒子——那种扁扁的橡胶圆盘。

    于谨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带着回响:“哎哎, 躺地上耍赖那个, 起来了起来了!”

    所以后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