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_第七百一十六节 诸子齐聚(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六节 诸子齐聚(2) (第2/8页)

凋零。

    这位老人,已经是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儒门领袖了。

    他和董仲舒、胡毋生、鲁申公,当年的地位相差无几。

    他显赫的时候,董越还只是一个孩子。

    就是江升,彼时也只是一个不得志的地主子弟。

    更紧要的是——他有着超然的地位。

    在儒家内部,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两大阵营对立的今天,这位老人是为数不多,能同时得到两个阵营尊敬和认可的大儒。

    因为……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而这位老人,便是当世唯一的礼法权威,《礼》在汉季的第四代传人,故礼官大夫、广陵内史徐襄。

    在整个汉室,他的地位和济南的伏生后人一样是超然的。

    伏氏家族能超然是因为保留了尚书。

    而徐家能超然,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礼》。

    徐襄的祖父徐公是高堂公的唯一传人,而高堂公是《礼》的最后传人。

    哪怕徐家能传承下来的,只是孔子《礼记》的残篇,仅有士礼的范围。

    但这也让徐氏家族,把持了汉家的礼仪解释权。

    从太宗孝文皇帝到现在,汉太常卿的礼官大夫,全部都是出自徐氏家族的子弟和门徒!

    整个天下的士人,也都以去鲁地徐家听讲,学习礼记为荣。

    董越年轻时,就被乃父亲自送到鲁国,在徐襄门下听讲三年,虽然只是记名弟子,但老师就是老师。

    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所以董越起身后,就立刻上前,取代了原本搀扶着徐襄的一个年轻人的位置,扶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