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8节 (第2/6页)
就更麻烦了。 而直到清朝,华夏的数学家们都不得不用文字来描述和论证数学。 比如清朝的戴震的《勾股割圜记》来论证勾股定理,就要用大段大段的诘屈聱牙文字:“割圜之法,中其圜而觚分之,截圜周为弧背,縆弧背之两端曰截圜径得矢……”*以下,货真价实地省略上千字。 早些年,她的作息和精力还没有调节好的时候,偶尔也会情绪浮躁失眠。有时候她读读这些文字版数学书,比起后世的数学,真是杀伤力倍增,属于治疗失眠的良药了。 而这样高的阅读和理解门槛,除了真正的天才,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些后世小孩子们都能耳熟能详的数学定理呢? 姜握想,当年师父觉得她是在算学上理解的很快,其实也只是,她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早就理解了这些概念而已。 如果她不提前知道勾股定理,李师父那段话(主要是李淳风虽是数学天才,但不算很好的数学老师,他的讲课有时候难上加难),落在她耳朵里,可能也是‘沙沙沙……你们明白了吗?’。 就算能弄明白文字版数学知识的人,就像周元豹,以及太史局许多人一样,到底明白了,还当了太史局的官,但要费很多力气。 姜握看着纸上的三角形。 而用数字和数学公式,不用文字来描述,就能让更多人更好理解。 除了便利外,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公式,还有一桩好处,甚至,在姜握看来,比便利还要重要。 * 跨越漫长的时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