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6节 (第6/6页)
这种类似于朝臣八卦的事条。[1] 而之所以称为杂报,也是为了跟京中发往各地署衙官邸的公文报区分。发给官员的邸报,自然不面向百姓公开。 但《杂报》又不一样,私家也可抄写、传播。 “虽说如今每旬的杂报,能到各州的数量还很少。”依旧是大大的供不应求。“不过,比我想的已经好多了。” 与旁人拿到报纸后,第一时间去看报纸上的内容不同,姜沃的第一反应是来到窗边,对着阳光先去看纸的质地、油墨的晕染、字迹的清晰程度等报纸本身的质量问题。 崔朝在她身后不由一笑。 一份报纸被她看出了鉴宝的感觉。 “你也来看看,比两年多前滕王阁之上的第一份试印报纸,大不相同了。” 崔朝闻言,也走到窗前,两人一起站在日光下。 他细细看过,又伸手捻了捻,点头道:“是,似乎纸就不一样了。” 见到这份报纸,崔朝不由想起两年前的洪州事。 时间过得真快啊。 * 那日滕王阁宴后,滕王李元婴又来抱怨了一通,还拉着崔朝给评理:“崔少卿,你说说,姜侯这是开宴为我送行吗?这分明是借着我开诗会啊。” “还说要将今日之事今日之诗,用那蜡版印刷术做成第一份报纸(诗刊特辑),试着通过驿站传于各州——” 向来行事放纵的李元婴,难得都有点担心:“那岂不是天下各州都知道我的滕王阁?” 姜沃当时就想安慰他:没关系,反正后世都知道你滕王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