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些人_第211章 柴荣的文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柴荣的文治 (第2/9页)

另一个就是用贵族的一丁点利益,提高百姓的生活。

    柴荣的选择就是第二个,他在这一点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很类似的,民本思想很重,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他们对于百姓的好,那是一种手段,那就是不让他们造反,继续老老实实的受我压榨。

    这一点主要解决的就是政府的税收问题,还有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损害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柴荣搞了个税收平等,就相当于把这件事一次性的解决掉了。

    再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荒地多,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为了逃避战乱,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到别处逃命去了,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主荒地,这一部分很多都是没人兼并,人口稀少。

    这些多的土地,没人种粮食,这绝对是浪费啊,所以柴荣又搞了一个政策,那就是不论是谁,都能免费申请这些土地,可以免费种,原主人在本州的三年内原主人回来就还一半,五年内不会来,那就没有所有权了。

    要是原主人在外地,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给一半,十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一,要是十五年内还没有回来,那么就丧失了对于自己土地的所有权。

    这一招极大的激发了当时百姓的种地热情,大大减少了荒地的存在,为国家税收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要是都是荒地,那也收不到税。

    再有一点就是柴荣固定了收税的时间,之前在没有固定之前,很乱,那些收税官,闲了就跑下来,随心所欲的收税。这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柴荣于是就规定,一年两次税,基本上沿用唐朝的两税法,夏税六月一日,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