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8章 古人经验 (第4/5页)
姚崇也不是一般人,在朝堂之上直接反讽“若其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接着又指出“魏世山东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唐玄宗被说服,开展治蝗,当年就取得“捕蝗百万余石”的战果。开元五年,设捕蝗吏,专司治蝗。 这次治蝗时间,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标志事件。从此之后,治理蝗灾统治阶层不再是消极应对,认为蝗灾是天灾,天灾不可违,而是开始从上至下积极应对蝗灾。思想发生了改变,以先民的智慧,做起事来就容易太多了。治蝗政策层出不穷,效果斐然,治蝗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从进入本朝以后,蝗灾的记载开始逐渐增多,主要原因除了因五代十国的混乱,导致治蝗不力,还有因蝗灾普查和记载更加详尽有关,从立国至今记载蝗灾七十余次,有大有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待蝗灾态度的改变和治理经验的积累,也是使得治蝗政策也有了不断进步。 秘书监查找出来的治蝗方法上,在赵昺看来十分笼统,方式主要主要有奖励捕蝗、立法捕蝗、宣传治蝗三大方式,而其中他们以为奖励捕蝗的政策最为有效。 在治蝗方法上对于古人来说,在没有科学的时代,利用人力灭杀蝗虫就成了不二之选,但是人力灭杀蝗虫在赵昺看来其中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其一就是断子绝孙法,古人以为蝗虫“种可传生,一石可至千石,故冬月掘除,尤为急务。”说白了就是挖蝗虫卵,这个挖卵也不是随便挖的。按照记述的说法,挖卵应该:“冬晴未经雨雪之时易寻,务必实力搜挖,并于挖尽处设一标志,以便交春寻看。春间看过无子,初夏仍当再看一次,以防遗漏。”也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