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6章 如何取舍 (第4/5页)
的制诏,各地方、各部门上奏给皇帝的奏章,也是必须先经过门下省审核。 如果这份奏疏所讲的事情,门下省认为合理,就签署审核意见,交由中书省讨论并呈送皇帝御览,如果门下省认为不合理,就签署反对的意见,打回去。由此可见中书省、门下省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皇帝的言行,力图使皇帝的所作所为在制度框架内,以使皇帝不能专权。 当初赵昺嫌自己的权利受到制约,后来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名,将中书门下虚置,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单位。而重大事宜则由左、右相和参知政事及枢密院正副使组织堂议,或增加六部尚书同堂议事。一旦得以通过,由他在决意上加盖印玺,旨意直接下达给六部或各军执行。 而赵昺的‘私旨’只要不是涉及国事,只需左、右相或是值守的参知政事签署就可以发送六部或地方执行。而后设立军机处也是以挤压相权为目的,后来一连起草诏书和审核奏章也交由御前办处理,以致有人将御前办主事称为‘内相’,有了取代外朝的趋势。 所以赵昺虽然当初建立御前办只是想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协助自己分类整理文件,收集资料和保管重要文件,对接中央和地方部门工作,而成立的秘书处。但实际上当下的御前办已经有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一些职能,参与到重大事件的前期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朝廷的运作程序和事件走向。 赵昺当然清楚如此做在战时和处理突发事件,作为一个临时机构存在勉强算的上合理,而他的目的也是在通过在御前办工作,受到自己的思想影响,并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但是作为帝王的幕僚,这些人在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