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6章 如何取舍 (第5/5页)
历和理政经验上皆相差甚远,无法承担参赞军机的作用。 当前形势趋好,领土已经稳定在淮河沿线,面积比当初在琼州扩大了百倍有余,人口也已经达到四千万左右,事情也是越来越多,到了目不暇给的地步。赵昺以为现下的朝廷机构并没有能与时俱进,不但自己对纷杂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朝廷也已经不堪重负。 因此调整朝廷机构,理清运作程序及完善议事和决策职能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而赵昺想着要逐步健全相关机构。但是他对增设那些部门,如何确定职能还只存在于设想当中,并没有详细的方案。所以今日便与王应麟提及此事,想在回京前能有个眉目。 眼下从三省六部制的优点来看,它确实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是不是优点多就一定会得到长期推广呢?赵昺的答案是否定。中书门下体制建立以后,三省机构依然存在,且三省出入命令的分工在形式上更趋严密和完善。但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 在这种体制下,中书门下直接指挥诸使、诸郡、诸军执行政令,宰相对于行政事务的干预越来越强,甚至直接下行过去由尚书六部处理的事务。宰相与君主的联系更多的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 而今选择恢复三省制,是完全照搬前朝的版本,还是吸取前人的经验,有选择的保留,赵昺还在犹豫。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增加公职人员和开支的问题,还涉及到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问题。一旦放权过多,自己多年的努力岂不前功尽弃,重新被架空,弄不好又变成了吉祥物被人供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