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932章 问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2章 问策 (第2/7页)

且叛附无常,同样会牵扯到我们极大的精力。”赵昺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陛下之忧甚是。臣亦曾想过解决之道,本欲向陛下进言,但又觉其中尚有不足。”江钲迟疑了下道。

    “江都帅但说无妨,我们共同参详!”赵昺面露喜色地道。

    “陛下,臣以为可采用先取西川,缓取湘西和大理!”江钲言道。

    “愿闻其详!”赵昺喝了口茶言道。

    “正如陛下所言,蜀地如今人口稀少,已成荒芜之地,从目前形势来看却非战略要地,但是西川正扼住长江上游,只要西川稳固,下游则无忧矣……”江钲沉思片刻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年蒙古侵入蜀地,蒙古骑兵擅长攻城掠地,使用包围、火攻、炮攻、水攻、地道诸多战术,大宋传统的城池往往建造在河流之畔的台地上,城池下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地带,蒙古骑兵“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宋人步兵一经冲击,便如潮水般溃散。在蒙古骑兵面前并没有太多抵抗力。

    后抗蒙名将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线。余玠此前任淮东制置副使,两淮地区的百姓常在山中立寨栅自卫,称为“山水寨”。鉴于蒙古骑兵游走无定,川西平原又无险可守,余玠受山水寨启发,将城池搬到山间,建立山城防御体系。

    宋代的山城大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之上,平均海拔虽仅三五百米,却峭壁环绕,远比人造城墙险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凭借天险而不筑城。“方山”山顶平坦,周回数百十亩至数十里不等,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