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544章 不需多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4章 不需多言 (第4/5页)

.号领取!

    所以结果是没有人负责。但赵昺明白仁宗才是祸首,他其作为最高统治者因为本身的懦弱,导致了宋仁宗一朝已经到来草木皆兵的地步,即便是面对不擅长水战的辽国,一国之君居然会被“逆黄河而上,直捣开封“的蠢话吓得魂不守舍。

    另外自太宗后的历任皇帝患上恐北症,他们不仅缺乏战略眼光,先辈的失败也让他们丧失了进取燕云的精神,因而从根本上来讲,自从修建水上长城的那一刻,宋朝就已经把自己永远锁在了消极自守的圈子里,妄想单纯依靠临时性的防御工程进行消极防御。但是保守永远不可能保全自己,最终这条“水长城”防御战略乃至“联金灭辽”的失败皆是注定的结果。

    赵昺想想,尽管在讨论北伐时尽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省部相关人员还是不少人知晓的,而期间他与众相间存在分歧的消息也在各个圈子中流传。他们私下里亦有争论,有支持直捣蒙元龙庭,也有支持稳扎稳打,缓缓图之的,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也各自上疏给皇帝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所以这段时间受到的类似奏疏为数不少,这位礼部郎中王越献重修‘水长城’之策,赵昺以为应该是出于支持众相缓图的观点,以此来阻止蒙元的反扑,赢得巩固中原的时间。但让人迷惑的是这位郎中是个草包,还是孤陋寡闻,居然炒起了二百年前的冷饭。

    且不说当年的水长城早已被证明是失败的决策,而百余年后的黄河已经改道多次,在此影响下地形改变,河流淤塞,没了重修水长城的基本条件。如此而言,王越的献策纯粹就是胡说八道,毫无常识,除非是另有目的。

    赵昺手指在案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