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4章 不需多言 (第3/5页)
顺着黄河一路逆流而上,打到汴梁了,享受过以水为兵,建设水长城福利的仁宗皇帝自然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因此就开始了对“水长城“加固维护”——三易回河! 时任宰相文彦博建议以一个名叫六塔河的小河去分担黄河的流量,意在维持黄河在北方的入海口,避免再次泛滥,也避免流入辽国。但是六塔河是个流量只有黄河五分之一的小河,根本不足以容纳整条黄河,因而开工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巨大的隐患。 然而上至皇帝,下至君臣在恐惧和懦弱的驱动之下,为了维护那条历经三十年修建的水上防线,这项疯狂的工程居然被正式上马。实际上,河北地区的水长城防线是建立在黄河上下游之流上的,而黄河改道直接切断了河北水长城的水源,这项工程是无法维护水上长城的! 最终在经历曹村之溃和内黄口之溃后,黄河最终夺淮河入海,其结果是“宋朝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让河北军事重镇损失惨重,不但未能达到阻敌南下的预期效果,反而自毁‘长城’。 导致这个结果的责任由谁来付,皇帝身为天子向来是‘圣明神武’,自然不可能做出这样的蠢事,错误都是臣僚的罪过。 作为‘三易回河’工程的提议和执行者文彦博,肯定是最好的背锅者,但是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闻于四夷,世人尊称为贤相。谥号忠烈、恭烈,可谓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按照世人的观点,其行为瑕不掩瑜,不能因为这等小事而承担责任。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