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586章 力有不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6章 力有不逮 (第5/6页)

试验后定型生产,整个火箭弹长四尺三寸,直径三寸五分,战斗部装药五斤,最大射程达到一千二百步。

    经过改进后,火箭飞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命中率依然不敢恭维,却也不会出现偏离靶心上百步那么扯的事情,尤其是没有生在空中乱窜的情形。能做到这种程度,赵昺就很满意了,因为火箭弹在现代依然是最适宜攻击面积大、定位不太精确的目标,其是利用覆盖面积大的特点,攻击多个瞄准点。却不能用来攻击距离己方部队太近的目标,也不能用于己方部队要占领或通过的区域。

    而改造后火箭弹又多了个缺点——不易搬运。震动一大,或是从高处跌落,陶瓷弹体容易破裂。赵昺的解决方式很简单,战斗部和药室分别用木箱盛放,里边多铺稻草,反正这些东西田里到处都是,且成本几乎为零。不过也有好处,若是火箭弹失效未爆,掉下来也摔烂了,想仿制都难。

    因为火箭弹弹体外形生了变化,原来的射架已经不能使用,于是赵昺又重新设计了射架。他本想弄成现代那种多管火箭射架,即可以齐射,也可以单独射,但是一经实验不大好使。因为限于当前的直燃式点火方法,点燃一个,尾焰便将其它的火箭弹都点着了,不想齐射都不行。

    最后没办法改造成了六管,分成上下两层,一层三个。层间距离加大,并加装挡焰板,这样也就可以做的三枚齐射,实在想一一的打也不无不可,一次只装填一枚就可以了。现在新型火箭弹已经开始生产,并开始组织炮手进行训练,摸索使用方法,以便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再有赵昺还加大地雷的生产,当然这种地雷已经不是只有当初那种‘敌人来了再点火’的初级产品。得益于弹簧钢的试制成功,他利用此制成条,一旦触动机关,条驱动钢轮打击火石火,从而引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