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2章 必争之地 (第5/5页)
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加上有时黄河经常改道,流经徐州,有黄河天险据守,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再有自古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此外陆路也通达四方,历代都在此设有驿站,可以快速传递消息,调动兵力。 尤其是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忽必烈当政整修大运河,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使得徐州交通枢纽的地位再上一个台阶。其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大都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而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京畿,南下通浙江。 此外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且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