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动_第1068章 为吃cao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8章 为吃cao心 (第3/5页)

有死者’的极端事件。

    吃饭也是战斗力,这个不仅是古代,即便是现代也是有共识的,而有关此的言论赵昺听得更多了,并当做真理般的加以践行。在度过帅府军最初的财政困难后,他的军队也便告别了日日白饭就鱼干的日子,并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也不断的提高军队的膳食费,制定了严格的伙食标准。

    大家都清楚,军队在平日驻扎在营中,开火做饭并非什么难事,但是战时吃饭就是个麻烦事,赵昺也将这个问题提到了日程之上。可他很快意识到在缺乏现代保鲜和生产技术的古代,要解决野战状态下的吃饭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赵昺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古代也并非没有野战食品。如果说踅面类似于现在的方便面,那么鸭rou包饭和现在的盒饭十分接近,这是五代时的陈文帝的发明,他在攻北齐的前夜,炊米煮鸭,然后以荷叶包裹米饭,上面放上鸭rou,分发给每个士兵,当做早饭吃。

    此外,有关的著名军粮有诸葛亮的馒头(带馅)、锅盔,此在川陕等地十分常见,口味自然也谈不上了,但确实方便携带且耐储存,也算得上很实用的发明了;戚继光的“光饼”就更便携了,将和好的面团擀成饼状,然后在炭炉里烤熟,最后中间穿孔,直接挂在小兵身上,饿了就扯两块下来。其根据不同口味还可以加入不同作料,总之是十分靠谱的野战口粮。而馒头这种国民级食品及其来历基本上是妇孺皆知了。

    不过这些都是临时加餐,大多数情况下军中还是将大米或粟米煮成饭或粥来吃。而至于后世军粮的改进,大部分则是围绕着面食进行的。赵昺记的米饭之所以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