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国的好前辈 (第4/7页)
直存在大量赤字,这不仅吞食了帝国的原料和原始工业,也带走了经济赖以正常运转的硬币。 这让陈鸣不得不想到了中国史上的宋辽。 欧洲贸易商在奥斯曼购买原料,而后在欧洲生产,最后又将制成品销往帝国,实际上已将奥斯曼在经济上沦为欧洲的附庸。 而当西方人经济上的优势逐渐的转变为军事上的优势之后,从1699年奥斯曼与奥地利和俄罗斯争锋失败而签署的《卡洛维兹条约》开始,几乎每一次和约都包括了奥斯曼同意或保证战胜国在帝国境内的贸易自由,并向其出让干涉宗教事务和建立领事馆的权利。不仅如此,进入新的世纪之后,西方国家与奥斯曼还立一系列“协商条约”,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在其中尤其显着。 陈鸣看到这里有些恍然大悟,原来满清史上签署的那些条约,欧洲人早就在奥斯曼人的身上试过了。怪不得手腕耍的那么熟练,也怪不得中国在清末会有一个东亚病夫的绰号,原来在西边已经有了一个前辈。 就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而言,就像是一鸦之后的中国,已经坠入半殖民地的阶段了。其毗邻欧洲的地缘形势决定了它只能在革新与衰落之间进行选择,这还是因为欧洲各国还没有完成工业革命,西方文明刚刚走到实力蜕变的门槛,而不是蜕变成蝶,不然奥斯曼帝国早就玩完了。 这是奥斯曼人的幸运,也是奥斯曼人的大不幸。 幸运的是,实力还没有产生质变的欧洲各国就算打赢了奥斯曼,也不可能张开血盆大口直接鲸吞,只能小刀子割rou,一点点吸取着奥斯曼人的元气。这让奥斯曼虽然感觉到了疼痛,却没有瞬间通入心扉的惊惧。就像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