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空间艺术 (第4/14页)
分屋子都非常昏暗。南方的隔扇,被设计成每扇都能打开,为的是让外面的光线可以直接进入屋内。直到清代晚期,因为有了玻璃,屋里的采光效果才逐渐变好。所以,一到春天,大量聚会都在庭院中出现。而在院外聚会的时候,要有一个中心,于是这种地屏就被拿出来摆放。我们看到的大量实物地屏,在两端都有提手,表明它经常要被搬动。我最早看到这种屏风时,非常诧异,想不明白上面为何不是带铁环,就是带提手。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古人经常要搬动它,不像今天,一个大屏风往那儿一搁,多少年都不动。 1996年明那波里斯博物馆拍卖了一件黄花梨大地屏,成交价约110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大约1000万元,创造了当年中国家具成交价的世界纪录。这件屏风当时在美国拍卖时,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都很奇怪。平时这样的屏风,在国内也就卖几万块钱,怎么跑到美国变成1000万元了?原因就是西方人知道了屏风在中国家具中的重要地位。 折屏是屏风的另外一种形式,从围屏发展而来,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明清两代,大量折屏出现,表明当时社会的富足程度,因为屏风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家具。 我买过一件款彩西湖十景大折屏,共有十二扇,3米多高。它有确切的纪年,乾隆元年,就是1736年,距今二百七十多年了。这件屏风是从香港买回来的,买的过程比较曲折。我看到拍卖图录时,是在2001年9月初,紧跟着“9·11”就出事了,全世界的经济局势一下子变得非常动荡。我当时很担心,不知道这个拍卖会不会取消。结果我非常幸运,除了我,没有任何人出价,结果我以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