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97章 空间艺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空间艺术 (第5/14页)

便宜的价格就买回来了。买回来以后,我发现这个屏风非常重要。它的腰板上刻有乾隆时期的西湖十景。我们今天到杭州去,都要看西湖,三潭映月、花港观鱼、平湖秋月等等。而这西湖十景,屏风上面全有。

    但是乾隆元年的西湖十景,跟今天有一点差异。这就是文物的一个重要性,它提示你历史的变迁。差异一共有三处,其中两处是意思上的不同,一处是字面上的不同。我们只说意思上的不同。

    一处是今天的“平湖秋月”,在乾隆元年叫“平湖秋色”。“秋月”指的是夜景,“秋色”则是白天的景象。我仔细想了想,认为平湖秋色是对的。中国的传统文学中要求,相似的事物一般不要重复出现。西湖十景中有三潭映月,已经有一个月亮实景了,按理就不能再出现平湖秋月了。比如燕京八景有“卢沟晓月”、“琼岛春阴”,也没有重名重景。平湖秋色的由来,肯定是引用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这是它追求的景象。后来不知为何,被好事者改作平湖秋月,却忘记了还有三潭映月。

    第二个不同是西湖相当重要的一景,“柳浪闻莺”,乾隆元年叫“柳岸闻莺”。柳浪是什么状态呢?今天去西湖,岸边都是柳树。只有刮大风的时候,柳枝才能飘动起来,像浪一样。但是,有风的时候鸟是不叫的,就算叫,你也听不到,听到的都是风声。你恐怕找不到那种美好的感觉。而乾隆元年的屏风上写着“柳岸闻莺”,这就特别准确了。早晨起来,走到西湖边上,清晨的寂静中听到小鸟的叫声,多美呀。所以“柳岸闻莺”是正确的,只是后来被好事者改了。我想,改名的这个人一定某一天走到西湖边,正好刮起了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