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盐税改革 (第6/8页)
这些地域的盐政弊政,初步得到解决后,朝廷就能占据更多的主动。 臣算过一笔账,如果这一时期的盐税整顿,能达到预定成效的话,朝廷至少能多增收200多万两盐税。” 这种有意识的避重就轻,的确是积极解决大明盐政的正向趋势。 崇祯皇帝很认可毕自严的初期整顿盐税设想,但凡大明在盐政方面,过去没有欠下那般多的账,就不必采取这种区别对待的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毕自严的这种办法,算是另类的绥靖策略,用时间换空间,去逐步的解决问题。 如果说初期整顿盐税,就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革新进度被大幅延缓,那中后期的整顿盐税,就算谋划的再好,也终究是空谈罢了。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卿家所提的初期盐税整顿,核心就在于各地巡抚,只要他们愿意尊奉朝廷政令,协助好朝廷整顿地方盐政,那很多繁琐性事宜就能有效落实。 如此一来的话,还需地方赈灾行署参与其中。 毕竟这般多的繁琐性事宜,单纯的靠地方各级官府去做,那必然会牵扯到很多事情,难免就会出现推诿和掣肘。” 毕自严点头道:“的确,陛下最初在朝特设赈灾公署,在地方特设赈灾行署,臣心里是不理解的,毕竟这不属于大明的官制。 不过就结果而言,地方赈灾行署的创设,的确帮着朝廷解决很多事情,特别是一批批的读书人,为君分忧,为社稷虑,愿参与到赈灾行署中,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却是改变了很多。” 崇祯皇帝笑了笑,没多讲其他,对毕自严继续询问道:“那初期的盐税整顿,要是能行之有效的落实,接下来朝廷要怎样做呢?” 赈灾行署的好与坏,崇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