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第45/76页)
志黄册为成法,而妄奏藐《大明会典》、部劄为私书。” 意思是说:朝廷存的黄册原始记录已经没有了,所以大家要相信《大明会典》的权威性。 得,事情转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 全白忙活了。 说实话,帅嘉谟这个主张,实在强词夺理。资料汇编怎么可能比原始记录还可靠?无非是《大明会典》对歙县有利,所以他才死死咬住这一点。 消息传回徽州,给本来就激烈的舆论又泼上了一勺油。徽州府各县民众几乎气炸了,放弃了讲道理,直接改成人身攻击。再后来干脆开骂,污言秽语,什么都泼上来了。六县几乎到了开战的边缘。 第三章 稀泥与暴乱 徽州府的这个乱象越闹越大,户部终于看不下去,迅速下发了一道公文。 在这份公文开头,户部自己承认:“本部若径依歙县之奏,则五县不从;若径依五县之奏,则歙县不从,告讦日增,终非事体。” 你们天天这么骂,也不是个办法。既然黄册已经没有了,那么怎么解决呢?户部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由户部和应天巡、按提供一个徽州府的部额和府额(即每年解送户部和解送应天的税额),然后请徽州府统计六县丁粮,加上存留本折麦米、官府办公费以及各项额外钱粮,总算总除,平均一下。如果把那8780匹生绢算进去,而数字均平的话,说明丝绢税是歙县分内的;如果数字不均平,说明丝绢是额外多出来的,就不该歙县独负。 户部给的这个算法,似乎有些无理。六县人口、田地均不相同,不同等级的田地、赋税额度和内容也不相同,这么大笔一画,均平折算,未免太简单粗暴了。 户部有的是精算高手,怎么会提出这么一个糊涂点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