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_第1644章心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4章心眼 (第3/5页)

怕被闲置起来,和尚书省那边打交道越多,越能体现出鸿胪寺的权威。

    “陛下,外邦来人渐多,鸿胪寺一直在招揽人才,之前也说过,长安书院以及海事学院都有人在学外邦之言。

    去年时臣与盖祭酒商量过,几年下来,长安书院中的人才今年应该能用得到了,陛下您看是不是允他们入仕?还是以科考遴选?”

    李破有些欣慰的笑了起来,忽忽数载,人才培养上终于有了点开花结果的模样,不光是鸿胪寺有意向从长安书院中招揽人才。

    朝中各个衙门,军中各部,也都在盯着呢。

    现在各处建立的书院显示出了些正规模样,其潜力和活力就不是国子监之类的机构能够比拟的了。

    它和科举制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

    只是现在才刚哪到哪,也就是长安书院建立的年头长些,比如说成都书院,去年的时候才刚刚建立起来,正在草创阶段徘徊。

    北方的洛阳书院,晋阳书院,以及山东琅琊书院,河北魏阳书院等,少的一年多些,多的也就两三个年头,都还不成规模。

    南边的好一些,江陵书院是李靖在江陵任职时建立起来的,如今已经三年了,至于江都书院,丹阳书院等,也是年头还短,只不过江南的文人要比北边多很多,在教育资源上先天就占据了优势。

    可话说回来了,各处建立书院是朝廷的意思,之前几乎是以诏令的形式来进行的,即便各处守臣很积极,但地方上的官吏认识不足也是有的。

    加上科考也才开始了三四年,所以散布在各处的书院建设进程参差不齐,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有高有低。

    换句话说,长安书院作为标杆,现在还没有起到太好的带头作用,主要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