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4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2节 (第3/5页)

也就是100张记录里头,大概有5张符合纯数学的计算结果。

    “银经偏差值0.0072,532号档案未发现明显异常!”

    “银经偏差值0.0151,259号档案未发现明显异常!”

    “黄经偏差值0.4496……777号档案移动轨迹明显!”

    “收录!”

    “黄经偏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张张观测记录被辨识分类。

    其中绝大部分被重新装回了原本封存的档案里,但也有少部分被留在了桌面上。

    看着身边两厘米厚的小纸堆,徐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呼出一口浊气。

    实话实说。

    今天现场的难度比他预计的还要高一些。

    在徐云上辈子还在没下海经商的时候,曾经在单位的组织下,听过一次张家祥先生的讲座。

    讲座上。

    张家祥先生提到了他的尊师,华夏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张钰哲院士,那部分内容令徐云至今难忘。

    张钰哲院士出生于1902年,第1125号小行星中华星就是他在1928年时发现的。

    1950年时候。

    张钰哲院士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且开展了小行星轨道测定。

    可当时别说超算了,国内连普通的计算机都见不着半个零件呢——国家要到六年后才会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并且在老大哥的援助下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直到1958年。

    国内才制造出了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

    所以在50年代,张钰哲院士和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